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参考消息》近日刊发文章《“它让拉美和亚洲真正连成一体”——秘鲁钱凯港开港一周年观察》。全文如下:
11月的一个清晨,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的钱凯港一片繁忙景象。
码头操作区内,智能驾驶集装箱卡车沿预定路线缓缓停靠,静候在整齐码放的集装箱旁,轨道吊精准抓取集装箱后将其轻放于智能卡车上。中央控制室内,码头作业区内的所有业务动态实时呈现在港口数字孪生综合能源管控平台的超大屏幕上。秘鲁轨道吊操作员亚迪拉·索托凝神注视自己面前的屏幕,指尖悬于控制台前,随时可以介入操作,确保流程顺畅衔接。
一年前,2024年11月14日,中秘两国元首在利马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开港一年,作为南美首座绿色智慧港口,钱凯港吞吐量与出口能力同步攀升,跨境物流、智能仓储、冷链运输等新业态竞相涌现,带动产业链加速升级。如今,钱凯港已跃升为秘鲁第三大港口,浪涛奔涌间,一艘艘货轮、一份份订单,这条跨越万里的新航线已成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太平洋两岸的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传递深厚友谊。
新时代亚拉“高速通道”
从利马驱车向北,城市的喧嚣逐渐被沙丘与低矮的灌木取代,并行的货车愈发密集,穿过一条与泛美公路相连、全长约1.8公里的地下隧道后,钱凯港操作区展现在眼前。
一年多来,本报记者已近10次探访钱凯港,见证了沙丘变堆场、海湾变良港的变化。
眼下,站在运营大楼平台远眺,远程控制的岸桥与自动化轨道吊沿海矗立,一辆辆零排放的智能驾驶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数不清的集装箱整齐堆叠,远望如彩色积木。其间,一批批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轿车、皮卡有序列队,静待发往各地。
据中远海运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蓝莓和牛油果从秘鲁产地到上海餐桌只需31天,较以往缩短13天;新能源汽车从上海工厂运至利马4S店仅需30天,比去年缩短7天。物流时间压缩的同时,成本下降20%以上。对拉美出口商而言,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打开亚洲市场、增强竞争力的新契机。
“今年3月,我们开始通过钱凯港运输货物,效果超出预期。”南非一家跨国企业的秘鲁分公司副总经理格洛丽亚·菲格罗亚对记者说,“航程更短、班次更稳、效率更高,当地水果能以更新鲜的状态抵达亚洲市场。”目前,亚洲市场已占分公司出口总量的30%,钱凯港正成为拉美农产品进入亚洲的“高速通道”。
钱凯港已开通三条连接中国、东南亚与钱凯港的跨太平洋主干航线,以及四条覆盖南美西岸的区域支线,航线网络延伸至墨西哥、巴拿马、哥伦比亚、智利、厄瓜多尔等国,形成纵贯太平洋、辐射拉美的运输格局。
“我们的出口量因此增长了5%,过去因运输周期长而难以布局的市场,如今都成为可能。”菲格罗亚表示,公司计划借钱凯港进一步开拓亚洲业务,“它让拉美和亚洲真正连成一体”。
目前,钱凯港正打造以海上航线为核心、陆路运输为支撑的立体物流网络,并结合跨境电商的海空联运服务,将服务延伸至巴西、玻利维亚等国,持续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今年8月,一批从中国出发、经钱凯港转运至利马机场的电商货物顺利抵达巴西圣保罗,标志着该通道首批“海空联运”货物成功交付。安骏物流总经理方轲介绍,这一创新模式融合海运快线、保税仓储和区域空运,可根据销售订单灵活分拨至拉美各国,使电商平台的响应时效提升80%,综合物流成本下降50%,让亚拉跨境电商供应链更高效、更便捷。
秘鲁外贸协会指出,钱凯港自6月全面商业运营以来,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港口连通性排名持续上升,以“创纪录”的速度跃升为秘鲁第三大港口,并加速融入国际港口体系。“钱凯港正巩固其作为南美与亚洲之间海上直连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协会在官网中写道。
“钱凯港不仅改变了秘鲁的港口格局,也在重塑拉美和亚洲的贸易结构。”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副总经理贡萨洛·里奥斯说。
“开拓亚洲市场是企业共同呼声”
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自2014年中国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与最大出口市场以来,两国经贸往来持续升温。据秘鲁媒体报道,2024年,秘鲁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33.8%,635家秘鲁企业将产品输往中国,创造超过70万个就业岗位。
这一稳健增长的背后,是2010年生效的中秘自贸协定在持续释放红利。据秘鲁外贸协会统计,从2010年到2024年,秘鲁农产品对华出口额从3390万美元跃升至2.698亿美元,出口品类也不断丰富。
2019年中秘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投身秘鲁基础设施建设,钱凯港是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之一。作为天然深水良港,钱凯港地理位置优越,最大水深达17.8米,可停靠2.4万标准箱级超大型船舶。一期工程已建成四个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近期100万、远期150万标准箱,并配套处理散杂货600万吨与滚装车辆16万辆。港口辅建区直连泛美高速公路,让物流在海陆之间转换更加便捷。
“我还记得第一次走进钱凯港时的震撼,那么多智能化设备在同步运转,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一个对秘鲁意义重大的项目的一部分。”已在此工作10个月的轨道吊操作员索托说道。尽管业务量持续攀升,她却越发从容:“当所有环节协调一致,作业流畅无阻,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高效运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贸易成果。自开港以来,钱凯港集装箱累计吞吐量已突破27万标箱,散杂货约136.68万吨。据秘鲁国家海关和税务管理局统计,自开港至今年10月,钱凯港进出口总额已达18.79亿美元;今年前10个月,贡献税收逾8.21亿索尔(约合2.22亿美元)。
“钱凯港是促使秘鲁企业更加关注中国市场、看待亚洲机遇的关键因素。”秘鲁出口商协会农产品出口管理负责人克劳迪娅·索拉诺表示,钱凯港大幅拉近了秘鲁与亚洲的距离。
“如今开拓亚洲市场已成为许多企业的共同呼声。”索拉诺说,“很多企业多次往返参加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举办的活动。愿意跨越如此长的距离,本身就证明他们真正看好这片市场的潜力。”
“整个钱凯都活跃起来了”
在钱凯港,“未来感”扑面而来:电力驱动设备占比88.37%,集装箱作业实现100%电动化,港口电力供应全部来源于绿色能源;全流程智能管理与自动化调度有序运行,驱动运营由“人工调度”迈向“数智驱动”——钱凯港正以科技赋能,展现出南美首个智慧绿色港口的独特魅力。
“2023年底我到中国考察港口时,深刻感受到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也意识到这些先进经验正融入钱凯港建设之中。”里奥斯回忆道,“那时我便坚定信念:要把技术带回秘鲁,用创新驱动港口管理,创造更大价值。”
秘鲁学者路易斯·巴斯克斯指出,钱凯港开港后,当地高校已与铁路公司合作筹建铁路工程学院。“港口带来的不仅是就业岗位和资金流入,更点燃了整个社会的信心与发展动力,加快了国家工业化进程。”
随着港口业务与货运量持续增长,社区服务业也随之繁荣。新餐厅、商铺接连开业,游客与投资者纷至沓来。“整个钱凯都活跃起来了。”中远海运港口秘鲁钱凯公司员工阿斯特丽德·洛萨诺感慨道,“我的家人对港口的每一个新动向都充满好奇:引进了什么技术、收到了哪些水果、向中国出口了什么产品。”
秘鲁估价师协会会长米格尔·科尔达诺认为,在中国参与和推动下,钱凯港已成为一座“象征未来的港口”,他期待通过多方协作,将“物质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为“社会与科技基础设施”,实现教育、创新与物流的深度融合,让发展成果更广泛惠及民生。
在距离中国万里之外的利马和钱凯采访,记者丝毫没有疏离之感。这里的人民亲切地称呼中国人为“老乡”,秘鲁国会通过决议将每年2月1日确定为“秘中友谊日”。正如秘鲁思想家马里亚特吉所说,“在精神和物质上,中国比欧洲更接近我们,我们人民的心理更像亚洲人而不是西方人”。
在钱凯港运营大楼平台远眺,码头外的防波堤尽收眼底。堤外,太平洋时常波涛汹涌;堤内,中秘携手共建的港口始终风平浪静。虽然当下的世界并不平静,但中秘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是每个来到秘鲁的中国人都能深切感受到的,因为它根植于古老文明的智慧,传承自遥相辉映的历史,深化于互利共赢的合作,也一定会从钱凯港这个新的起点出发,跨越山海,引领中秘合作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消息》记者 赵凯 孟宜霏 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