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一带一路上的益丰力量 |
前言:
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领下,中远海运散运益丰船务积极践行大国船队使命担当,在扎根西非几内亚艰苦创业取得优异实践成果的同时,在推动中几文化融合等方面展现了卓越成效。5年多来,益丰人的身影已深刻融入当地生活,以专业与真诚,浇灌出与村民间的信任之花。
本专栏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中远海运在几内亚五年多来的发展成果,弘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丝路同舟”新时代益丰精神。
八月初的几内亚法塔拉河畔,随着最后一块千斤顶垫块撤走,重达248吨的吊机上建稳稳落于基座——原本计划56天的益信轮吊机旋转大轴承更换工程,仅用18天便圆满收官。这惊人的“中国速度”不是偶然,而是中远海运散运益丰船务扎根西非5年多来,用精神书写的生动注脚。5年多来,中远海运散运益丰船务凭借着这种勇于探索、敢闯敢试的韧劲,成为当地唯一一家央企驳运公司,打造了中远海运的驳运“金字招牌”,并形成了以“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丝路同舟”为主要内涵的新时代益丰精神。
◆ 以“硬实力”破局,让丝路通道从“构想”变“通途”
2019年,当益丰船务的首批队员抵达几内亚时,法塔拉河还是一条近乎原始的自然河道,矿石运输“卡脖子”问题突出。彼时的西非,正渴望更高效的物流网络对接全球市场;而中国,也需要稳定的资源通道支撑发展。
益丰人带着“敢为人先”的闯劲,从零开始“铺路”。他们攻克“跟浪过驳”技术难关,让5.5万吨级巨轮在河道安全装卸;他们自主完成浮吊配重、拖轮技改,自驾驳船跨越1.1万海里,把中国航运技术“种”在西非;他们从无到有开辟出40多海里的驳运通道,从与中铝合作的“单项目”运营到如今“六项目”并举,构建覆盖多国的矿产运输网络,跻身当地驳运市场第一梯队,成为当地唯一一家央企驳运公司让几内亚的铝土矿、铁矿更顺畅地走向世界,也让“中国制造”的设备、技术随航线延伸,成为丝路发展的“硬基建”。
◆ 以“软实力”共情,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成“实景”
丝路同舟,是益丰精神的温暖注脚,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远海运益丰人用行动诠释了“丝路的发展,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文明的共融、命运的相连”。
在西非,益丰人不仅是“运输者”,更是“共建者”。5年多来他们开展6次海上救助,从湍急河道中救下20余名当地民众,并获得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表彰,见证跨越国界的守望相助;他们聘用当地员工近600人次,培训1500余人掌握航运技能,交纳税款超3647万美元,让物流红利实实在在惠及当地民生;他们捐赠物资与现金近300万元,为社区修路、为学校添设备,用点滴行动让“中非友好”从口号变成村民脸上的笑容。
◆ 从“驳运标杆”到“丝路使者”,大国央企的使命延伸
如今,益丰船务已成为当地驳运市场的金字招牌,但它的意义早已超越运输本身:它是“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载体,筑牢国内资源通道安全;是“艰苦奋斗”的见证,在异国他乡书写中国船员的坚韧;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世界“同舟共济”的鲜活样本。
从法塔拉河畔的吊机轰鸣到西非港口的货轮穿梭,益丰人用每一次精准装卸、每一次跨境协作证明,丝路的发展是让每个参与方都成为受益者,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在这一次次货物往来、人心相通中慢慢照进现实。
未来,中远海运在西非的这支队伍将继续秉持新时代益丰精神,劈波斩浪,为建设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深化中非合作、保障全球物流畅通,驶向更加辽阔的深蓝。